記錄從開始學自由潛水到放棄的過程與個人反思,依照發表在臉書上的日期列出。
Sep 12, 2020
懷疑人生嗎?快來學自由潛水,可以讓你更懷疑人生唷
龍洞潛水初體驗,人在海中一直吃水腳抽筋平壓卡住只能下三米耳朵超痛覺得自己氧氣不夠身體開始抽動唯一只能依賴浮球抓超緊不放又一直被同學踢到的時候,真心一直在想,到底為什麼我在這裡漂浮著,還一直被水流沖遠。
但是克服恐懼冷靜下來頭埋進海底,發現無數多隻水母跟小小魚還有大量空氣泡泡快速往上升的時候,放鬆下來,又覺得真的很美很舒服。就當我覺得真是太好了,來對了的時候。竟然被水母電臉頰,然後我就痛醒了。
繼續想著,為什麼我會抓著浮球漂在海上無依無靠呢,到底為什麼
於是開始羨慕背水肺去潛水的路人們,自由潛水真的好難好挑戰
#海水好鹹
Sep 12, 2020
第二潛就失敗
深切感受到什麼叫做風平浪靜,不,剛好相反,是「風不平浪不靜」是什麼意思。
有別早上的大晴天跟很平的浪(當時還不知道很平是指什麼。),下午開始起浪,一直被浪打回來,好不容易離開岸邊,一直穿不上蛙鞋、腳又踩不到地,開始緊張了。浪又一直打來,開始覺得自己呼吸不到空氣,腳還踩不到底,嘴巴一直有喝鹹水的記憶忘了呼吸。
原來這就是恐懼的感覺。
想起來教練說過的話,只要任何時刻感到猶豫,就不要潛了。我立刻馬上果斷放棄決定我要落慌而逃。跟教練說我要上岸我要上岸我要上岸。(含糊不清的用手比出我的急切)
後來開始大雨加狂打雷,我決定走回潛店,走了可能有半小時。突然發現今天一直做蠢事,大雷雨也是挺可怕的。
昨天才和Britney 說,我人生幾乎沒有什麼驚慌失挫的時刻。很好,今天滿足願望了。(真的不能亂講話)結論,不要被潛水的美照給騙了,這是很危險的活動
事後教練有問我怎麼了,同學也有安慰我。我說我平復恐懼之後,現在倒是滿開心的。知道自己的極限之後,如果還想繼續的話,不就是真心喜歡嗎
Oct 17, 2020
敬畏不到水深處,不知道自己渺小。
到底是腦中描繪出來的恐懼,還是生理的求生本能?
上次自從在東北角被大海浪淹過之後,我就突然開始怕水了。想到第一堂理論課,教練還說怕水要說唷。我說我會游泳,沒問題。然後就⋯
今天早上本來是自由潛水海訓第二堂,一直抗拒不想去,想了五百個無法出門的理由,找不到鑰匙、車壞掉、睡過頭呀。最後還是決定誠實的打電話跟教練助教直說「抱歉,我真的不敢下水,我還是不要去了,我再補償你們上課費用跟損失。」
那就打定主意不出門了。結果助教說錢都付了,就來淺區腳能站的地方玩玩水,拍拍照也可以。於是就出門了。到了之後,還是很不想下水,隔著一層玻璃,看著大家在深水池裡踢踢潛潛,內心開始恐懼感湧現,一直要逃走。
此時助教傳訊息說怎麼不下水,教練說先在角落泡水就好。於是穿上了蛙鞋蛙鏡下水了。玩了一下,教練說我們在三公尺深就好,不會游過去深水區。你抓住浮球先習慣呼吸一下。又過了一會,教練又說,試試看上次學過的躬身跟攀繩。又試了30分鐘。最後到開始覺得體力不支,眼鼻又開始進水,又有呼吸不到空氣的恐懼,才停止。
最後上岸的時候,教練跟助教說,「來對了吧。」
我微笑著說:「是呀,謝謝你們。」他們真的是循循善誘。一直告訴我已經很棒了。又一步一步多鼓勵(引誘?)我再多做一點。
助教說「要把上次的恐懼洗掉的最好方法,就是從小地方再慢慢嘗試。不然怕水的感覺會一直留著,那就再也不敢試了。很可惜。」我說「是呀。」(其實我內心很清楚,這次沒來,我就再也不會來了。)
教練說「既然當初都要學了,就來把他學好吧。慢慢試慢慢來。很多學生都這樣,你不奇怪。」
想到這,發現原來自由潛水真的是極限運動呀,一種強迫自己面對內心的方法。根本就是在談怎麼跟自己相處,面對極限的時候,到底是戰或逃。
——
人生百味。
想起之前 Frieda 鼓勵我人生就要多嘗試各種不同的體驗,這些體驗都會變成更細緻的感受,當能更好的體會跟捕捉難以言喻的各種感受,就能更理解人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
於是這次我發現恐懼、逃避跟敬畏的不同。
恐懼,覺得會失敗、會死掉、會失控。
四面八方包圍而來的威脅。
逃避,就是在恐懼面前,我逃走了。不想面對。
敬畏,知道現實、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好準備再去嘗試自己的極限。
而我最終再試了一次,這次才發現原來我的恐懼來自於要死掉的感覺。要死掉的感覺是因為體力跟技巧的不足。
抱著敬畏的心,身心都做好準備,體力要練,基本功要做,不要小看大海跟深水,也不要被恐懼包圍了自己。總之,我很高興這次的體驗,讓我看見了自己在恐懼面前的表現長怎麼樣。也至少有一點如果我要求生,知道怎麼多給自己幾次機會。
或許未來對自己、對他人,也能更寬容、更知道怎麼支持人吧。
——
結果離開前,教練對我說:「要約下一次唷。」我說「呵呵,被抓包。」
教練說:「我第一次東北角也是嚇死,很不敢。」
原來是因為這樣所以才了然於心的呀。
Dec 18, 2020
剛學自由潛水的時候,覺得自由潛水超帥氣的。
一口氣潛下去,能到多深看個人本事,鄙視水肺潛水要背氣瓶實在太遜了。
後來我才發現,我真正想要的是,潛入海底之後,那片迷人的深藍。引路人的私房指點,帶你看見前所未有的境界。於是,自潛與水肺潛水之爭,開始變成一場笑話。
有人能透過器材與工具的輔助下潛,有人追求自身的極限。只要最後,都能被這片大海感動,那美好的景色不正是想要追求的嗎?
因為最終,方法都會有局限,到了某一個階段,一定都得超越單一方法,才能突破自身的瓶頸。
所以我開始尊敬每一個用我之前認為的蠢方法堅持著,然後做出選擇之後,接受自己的限制,進而超越個人自身,而達到更大目的的人。
以前我只看到那些人的笨,我現在才發現,原來有些是人有意識的選擇笨,因為內心有更大的願景跟使命支撐。而不是真的笨。
#誰才是笨誰才是太聰明 #對其實我不是在說自由潛水XD #因為我還沒學成嗚嗚嗚
後記
一連串的記錄下來發現自己根本就不適合自由潛水。不是你不好,是我自己身心條件都不適合,過程中明明各種猶豫偏偏還是要試成這樣才知道,哈哈哈。於是我隔年就跑去學水肺了……XD